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列表>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获奖者——李芳柏研究员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获奖者——李芳柏研究员


李芳柏,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所长。1990年于中国农业大学土壤与植物营养专业获农学学士学位,1996年于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7年入选广东省第六届“杰出人才”、2009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兼任国家十三五重大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国家农产品产地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协同创新联盟副理事长。担任生态环境学报主编,以及土壤学报、Soil Science编委。

主要从事红壤区农田重(类)金属污染治理的新原理与新技术研究,在稻田重金属污染控制的新原理—关键技术—推广应用三个层面进行系统创新;创新性地提出调控农田物质循环,实现中轻度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生产的治理新思路;发明了生理阻隔技术、铁基钝化技术,系统突破了红壤区稻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的国际性难题,开拓了稻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新途径。

共发表SCI论文186篇;入选ESI环境工程学科的高引学者;形成了较重要的国际影响力。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3次、中国专利优秀奖2次、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环境工程奖。

获奖项目:镉砷污染稻田安全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成为国家亟待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

镉砷污染稻田是农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重点与难点。该成果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历经十余年攻关,在我国率先提出了定向调控重金属的活性、阻隔其转移的安全利用新思路,在新原理—关键技术—工程应用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创新;创建了镉砷污染稻田安全利用技术体系;实现了大面积应用。主要技术发明包括:(1)创新性地提出了调控稻田铁循环降低土壤镉砷的活性与移动性、调控水稻硅硒营养阻隔镉砷从叶片向籽粒转运的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新思路,并系统赋予其科学内涵。(2)发明了硅/硒营养调控的生理阻隔技术、土壤铁循环调控的镉砷同步钝化技术,以及前期钝化“控”吸收、中后期生理“阻”转运的协同控制技术。开辟了农田镉砷污染治理新途径,解决了长期困扰土壤环境工程领域的镉砷同步控制的难题。(3)成功实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孵化企业6家,研发的新产品获农业部行业认证4个,被国家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作为核心技术采纳,应用面积232万亩次。共申请发明专利35件,PCT专利7件;授权发明专利32件,其中美国、日本、印度专利共5件。

获省级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已发展为我国稻田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推技术。在我国首次系统突破了红壤区农田镉砷污染阻控关键技术国际性难题,实现了兼顾生产和治理功能的技术创新,是一项原创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