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获奖者--姚斌研究员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获奖者--姚斌研究员

姚斌,1967年10月出生于广西北海。1988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专业,1991年于中国农业大学获植物病理学硕士学位,1994年获中国农业科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同年起任职于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2001年被评为研究员,现为二级研究员,并任农业部饲料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并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称号。在国内率先开展将基因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到传统饲料行业这一开拓性的研究工作,专注于饲用酶制剂研究,建立了完整的饲料用酶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技术平台,包括植酸酶、木聚糖酶、β-甘露聚糖酶等多种酶制剂已实现产业化生产。曾主持国家级课题包括自然基金、“863”、成果转化等2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将一等奖1项,并于2013年获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励特等奖。近五年共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50余项, 专利或技术转让(许可)达到18项次,并实现了向美国的技术转让。确立了在学术研究和饲料高新技术实际应用上的领先地位。使我国的饲料用酶产业和应用从无到有,迅速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产业,推动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获奖项目:“饲料用酶技术体系创新及产品创制”。饲料用酶是解决我国饲料粮短缺、养殖环境污染及动物产品安全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其应用效果已得到公认。但可利用的饲料用酶资源匮乏、酶的性能不能满足需求且生产成本高,极大限制了其普及应用。

姚斌研究员及其团队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了完整的酶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自主技术体系,系统地解决了饲料用酶性能、成本、知识产权和可持续研发等产业化应用的瓶颈问题。他们首先创立了高效的酶基因资源挖掘技术体系,在国际酶基因资源的激烈争夺上占据制高点。其次,酶的构效机理和高效表达机制研究取得突破,并构建了高效的酶分子改良和表达技术体系。国际上首次获得了集高比活性、耐高温、嗜酸、抗蛋白酶为一体的综合性能优越、全面满足养殖业需求的酶蛋白,并构建了表达水平达10-50g/L级的高效表达技术体系。如耐90℃高温的植酸酶技术水平达64,000IU/mL发酵液,引领了研发方向。第三,饲料用酶的整体技术水平居国际先端,主要饲料用酶的产业化生产水平较同类技术高3倍以上,促进了系列饲料用酶的研发与迅速的普及应用。

项目生产的单酶及复合酶产品在全国31省区上千家饲料及养殖企业推广应用,并出口欧美等20余个国家。产品已应用于全国80%以上的猪、鸡、水产等动物饲料,并节约粮食5000万吨、磷资源1000万吨,减少养殖业磷氮等有机物排放1300万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