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获奖者--李宁教授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获奖者--李宁教授

李宁,1962年出生于江西南昌,1982年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现为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动物分子遗传学研究,包括动物克隆与转基因 动物生物反应器和畜禽功能基因组方面的应用与基础研究。目前兼任中国农学会副会长、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专家组组长,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执行专家组副组长,国际著名刊物《Animal Biotechnology》杂志编委,中国农业部“农业基因工程产品安全委员会”委员等。李宁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和欧盟第5框架PigBioDivII计划负责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励10项;还获“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国际“WCGALP青年科学家奖”等个人奖励;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包括 “Nature”、“Nature Genetics”、“PNAS”、“Genome Research”等国际著名期刊;获中国和美国发明专利18项,35项专利处在公示期。

获奖项目:中国家猪种质特征演化及其分子育种应用。该项目论证了我国家猪延续性的驯化历史,描绘了家猪演化的分子历史图景利用古代猪、现代家猪和野猪DNA遗传信息,证实了中国是家猪驯化的主要中心之一。

首次确证了家猪近万年来在我国中原地区延续性的驯化历史和在欧美国家的非连续性驯化历史;并对家猪在东亚的具体起源地点和扩散路径进行了精细解析,形成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亚洲家猪驯化历史图景。建立了我国地方猪种分子遗传评估技术体系,提供了家猪种质保存与利用的依据首次利用Genome scan技术对37个不同猪种共1250个样品的34个微卫星标记座位进行分析,依据获得的分子数据对中间过渡类型猪品种建立了较传统分类方法更为精准的分类。开发出6个种质特征基因标记,构建了优质猪生产的分子育种体系改良并集成了高、中通量SNP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准确的基因分型方法。在国内外1622头猪个体中分析遗传差异及遗传效应,新开发出6个与猪脂肪沉积和肉品质相关的基因标记。开展构建遗传效应优化的多基因聚合育种模型进行遗传评估,选择有利基因型个体开展选种选配,建立了标记辅助分子育种体系。创建了“家猪遗传信息鉴定平台”,实现了种猪种质特征的分子解析和利用针对种猪使用过程出现的性能退化,首次创建了“家猪遗传信息鉴定平台”。建立了利用19对荧光微卫星标记和线粒体DNA 单倍型数据进行种猪种质特性分子解析的技术平台,成果在我国11个省市22个种猪场得以应用,取得显著社会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