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谢华安研究员

第八届大北农科技奖成就奖获得者——谢华安研究员

谢华安,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优秀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著名杂交水稻遗传育种专家。现任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主任,原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第八、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八”大代表,中国种业十大功勋人物之一,兼任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首席科学家。长期主持三系杂交稻和超级稻育种,在“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测交配组”、“抗瘟性筛选育种”和“杂交水稻中稻制种”等方面都有创新性研究成果,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汕优63”及通过国家、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各具特色的系列杂交水稻新品种二十余个,累计推广面积11亿亩,其中“Ⅱ优明86、特优航1号、II优航1号、II优航2号、宜优673和两优616”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品种。育成我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主持育成的超级杂交稻Ⅱ优明86在云南省永胜县涛源乡种植,创单产17.95t/hm2的世界新纪录。育成的Ⅱ优航1号百亩示范片头季稻经现场测产验收平均亩产达815.4kg,最高亩产达904.3kg,再生季平均亩产543.3kg,两季亩产达1358.7 kg,创造百亩再生稻单产世界纪录。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福建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陈嘉庚农业科学奖等10多个科技成果奖励,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合著2部。

获奖项目:杂交水稻恢复系创制和新品种选育。谢华安研究员长期从事杂交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不断研创杂交水稻遗传育种新方法,为农业科技进步作出突出贡献。(1)建立一套完整的抗稻瘟病筛选的育种程序。建立了“低世代在重瘟区自然生态抗瘟性筛选——中世代旱病圃鉴定——高世代室内用强致病性的多菌株接种鉴定”的抗稻瘟病育种程序,通过多病区多年多代的抗性选育,不断淘汰抗性脆弱的表现型,创制出抗瘟性超亲的恢复系,所配组的杂交稻组合抗瘟性强且持久。(2)创立杂交水稻恢复系亲本选择新方法。首次创立选择原产低纬度及地理远缘并具有强恢复力、性状互补的种质作恢复系亲本。(3)创立高效恢复系测交配组新技术。首次创造性地选用可恢复性差、配合力差的不育系测交,以严格鉴别不同恢复力、配合力水平的恢复系材料,从中选优,大大提高育种效率。(4)研发再生稻超高产良种良法集成技术。总结形成一套“选用良种、优化配置生育期、畦栽沟灌、腋芽激活、化学调控”等优化集成技术。在福建省尤溪县同一百亩片连续11年用6个品种头季稻平均亩产831.5公斤,再生季平均亩产509.96公斤;千亩片的头季和再生季平均亩产分别达到750公斤和450公斤,为我国再生稻的面积扩增和单产跨越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

专家组评价:创制的明恢63是我国人工制恢研究中第一个取得突出成效的优良恢复系,促成我国杂交水稻的更新换代。据农业部统计,1984~2010年,以明恢63为恢复系配制并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杂交水稻组合达34个,累计推广12.7亿亩,其中汕优63的育成改变了我国当时杂交稻面积徘徊的局面,促成全国杂交水稻种植面积迅速上升,是我国当今推广时间最长、应用面积最大、增产最显著的水稻良种。1986~2001年的16年间一直是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良种,1984~2010年,累计推广9.46亿亩,其中1990年,种植达1.028亿亩,年种植面积和累计种植面积均创造中国稻作史之最,增产稻谷700.93亿公斤,新增经济效益631.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