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获奖者——赵秉强研究员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营养奖获奖者——赵秉强研究员



赵秉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中国农业科学院肥料及施肥技术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现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德州盐碱土改良实验站站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化肥增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全国肥料和土壤调理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副组长,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专家组成员。

在新型肥料和施肥制度领域,“十五”以来主持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欧盟国际合作项目等大型科研任务,提出肥料养分高效利用的“水-肥-根时空耦合”理论与“有机物料与化学肥料复合优化化肥养分高效利用”原理,为肥料养分释放模式优化设计和有机无机结合制肥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肥料“质量替代数量发展”及绿色肥料体系(绿色原料、绿色制造、绿色产品、绿色流通、绿色施用)战略,被学术界、产业界和政府广泛接受和认同,为新时期我国新型肥料产业蓬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创建了“肥效反应法”和“农田土壤养分综合平衡法”制订作物专用复合肥配方的原理与方法,为我国复合肥料配方专用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提供了理论和方法支撑。创立了利用“生物活性增效载体”提升传统化肥产品性能与功能、开发高效肥料新产品的技术途径,开拓增值肥料新产业。开发了腐植酸类、海藻酸类和氨基酸类等系列植物源肥料用生物活性增效载体,发明了锌腐酸尿素、海藻酸尿素和禾谷素尿素以及锌腐酸磷铵、锌腐酸复合肥等系列增值肥料新产品20多个,新产品在我国30余家大型企业实现产业化,产能超过1000万吨,产量500多万吨,推广面积过亿亩,增产粮食30亿公斤。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神农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励14项,主编出版著作20部,发表学术论文170多篇,获得2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主持制定企业/行业相关标准20余项。

获奖项目:作物专用复混肥研究与产业化。在“十五”国家863、“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下,通过“农艺配方-工艺实现-农化服务-推广应用”全链条创新和应用,历经16年,引领了我国作物专用复混肥产业发展。1、建立了作物专用复混肥农艺配方制定的理论与方法。通过“施肥量确定N:P2O5:K2O比例”,创建了“延伸平衡法”、“肥效反应法”、“农田养分综合平衡法”适用于不同区域尺度作物专用肥配方制定的方法,制定农艺配方1500多个,应用率达70%,首次实现了配方制定由工业主导向以农业需求为导向、由模糊定性向精准定量转变,填补了国内外空白。2、创新作物专用复混肥工艺和装备,实现灵活配方。(1)解决了料浆法无法生产尿基高氮肥、高塔工艺无法生产高磷肥的技术难题;(2)养分形态配伍工艺技术:1突破料浆法生产硝基专用肥硝态氮含量限制;2解决了复肥铵态氮、硝态氮、酰胺态氮无法共存的世界性难题;3首创高塔复混肥生产过程直接合成农用聚磷酸铵技术。标志着我国作物专用复混肥配方制定由工业主导向农业主导转变。3、创立以农化服务为纽带的复肥推广应用模式。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的“生产-服务-销售”一体化作物专用复混肥推广应用模式,成为我国复混肥行业主流业态。

项目推广作物专用复混肥2207万吨,应用面积4.4亿亩,增产粮食353.2亿公斤,累计经济效益810.7亿元。出版专著26部、发表论文80篇、授权专利121项、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9项。我国作物专用复混肥比例由2001年不到1%发展到2016年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