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保护奖获奖者——彭德良研究员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保护奖获奖者——彭德良研究员


彭德良,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际线虫学会执行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病理学会植物病原线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审定委员会委员。1984年7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8月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留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工作;2001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获农学博士学位。30年来一直从事植物线虫生物学、致病分子机制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意大利农业线虫研究所、英国国际寄生虫研究所、比利时农业研究中心等单位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现为中国农科院“作物线虫病害流行与防控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首席专家。主持国家973课题、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国际合作及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国家“863”计划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 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植物保护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杰出科技创新奖等奖励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著作6部,参编行业标准5项,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获奖项目: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治理技术应用。

针对近年小麦孢囊线虫日益严重危害我国粮食生产的现状,本项目重点研究了快速检测技术、发生规律与扩散机制、致病型、抗性鉴定、轻简化防控技术及综合控制技术集成示范等。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新纪录种及麦类作物孢囊线虫新分布区,揭示了孢囊线虫的发生与扩散机制;阐明了孵化机制及种群动态规律,研发了麦类孢囊线虫的快速分子检测技术,制订了不同小麦产区的孢囊线虫防治技术规范及测报调查技术规范等地方标准,建立了适合不同小麦区划的孢囊线虫致病型鉴别技术与抗性评价技术体系,率先研发了多项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轻简化防控技术,集成了“农业防治为基础,抗病品种为核心,生物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分区综合治理技术体系, 有效地控制了麦类作物孢囊线虫病的危害。近3年来, 在黄淮冬麦区、华北冬麦区、西北春麦区累计推广应用面积1897万亩次,示范区增产10%-20%,新增纯收益15.99亿元。共发表论文151篇,其中SCI论文3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制定发布了5项地方标准。通过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控害、增产、降低成本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综合目标,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