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基因工程奖获奖者——刘耀光院士

第十届大北农科技奖基因工程奖获奖者——刘耀光院士


刘耀光,男,广东韶关人,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81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长期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和基因工程研究。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光温敏不育性等遗传系统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机理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研究成果。他的团队还开发了高效的CRISPR/Cas9植物基因多靶点编辑系统(包括简单易行的载体构建方法和与之配套的“一站式”软件工具包CRISPR-GE)、温度不对称PCR(TAIL-PCR)、多基因聚合转化系统(Transgene Stacking II)等多项新的基因工程技术。在Nat. Genet., Annu. Rev. Plant Biol., Cell Res, PNAS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近140篇,论文被引用5,600多次。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广东省科技一等奖1项,获大北农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和基因工程奖1项。

获奖项目:高效的植物基因组编辑载体系统和软件工具包及其应用。该项目包括开发了一套简单易用、高效的CRISPR/Cas9多靶点植物基因组编辑载体系统和配套的“一站式”在线软件工具包CRISPR-GE。该项目利用这一技术体系开展了水稻基础研究和遗传改良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证明了基因编辑技术是研究植物杂种不育与亲和性的分子遗传机制的强有力的工具,并开发了以基因编辑创建人工亲和基因,快速培育杂种亲和系的技术方法,为克服亚种间和种间杂种的生殖障碍,广泛利用强杂种优势提高产量奠定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该项目已发表植物基因组编辑相关论文13篇,登记软件著作权1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项。目前该基因组编辑载体系统已被国内外450多个实验室用于各种植物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相关论文已被大量引用,其中1篇成为ESI高被引论文。CRISPR-GE软件(http://skl.scau.edu.cn/)正在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使用。该成果大大降低了使用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门槛,使普通的实验室也能够简单地操作和应用这项技术,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科学、农业科学基础研究以及生物技术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和发展,将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造福人类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