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六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得者--印遇龙研究员

第六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得者--印遇龙研究员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 曾于1985-1987,1994-1999分别在德国国家农科院动物营养所,英国女皇大学,加拿大Guelph大学学习和工作,获英国女皇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牧健康养殖中心主任,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南省十届政协常委和中共党代表、九三学社省委委员、动物营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饲料安全与污染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九三学社全国优秀社员、中科院创新文化先进奖和优秀共产党员等殊荣。长期从事“猪氨基酸营养代谢与调控” 研究,发表论文361篇,其中SCI论文133篇(影响因子超过3.0的60多篇),论文被引3925次,其中他引2914次,是国际上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论文他引频率最高的作者之一(Canada Council of Academy 2011年年度论文分析报告)。其成果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4项,并先后入选中国科学院(2005)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0)创新案例标志性成果”。

目前主要借助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与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加拿大农业部食品营养研究中心、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本大学以及国内大学、研究机构与公司合作研究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营养代谢及调控机理和研发功能食品与饲料。

获奖项目:仔猪肠道健康及功能性饲料研究与应用。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业已成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养猪业的重大难题之一是仔猪肠道健康问题,已成为制约养猪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瓶颈”,我国每年因仔猪肠道健康问题(如消化不良、腹泻、生长阻滞乃至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300亿元。本项目通过理论与方法创新,开发出仔猪肠道健康调控关键技术,进行了集成创新和产业化推广应用,为我国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探明了影响仔猪肠道健康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机理。采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发现N-乙酰谷氨酸合成酶表达下降导致肠道内源性精氨酸合成不足,是造成肠黏膜萎缩的主要原因;断奶应激显著改变肠道代谢功能关键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日龄和断奶都是改变仔猪肠道菌群结构的主要诱因。首次建立了预测仔猪肠黏膜发育和关键性功能基因mRNA表达量随日龄变化的数学模型,克隆了与仔猪肠道养分吸收转运相关的基因13个。

揭示了仔猪肠道健康调控的关键作用机制。发现精氨酸家族类物质(精氨酸、N-氨甲酰谷氨酸、α-酮戊二酸、谷氨酰胺二肽) 通过影响Arg-NO-HSP70、PPARγ、mTOR、肠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TLR4等信号途径调控肠道抗氧化和黏膜免疫功能,促进肠黏膜蛋白合成和血管生长,缓解断奶仔猪肠道损伤;植物提取物等活性物质通过改善肠道微生态,增强肠道健康;不同碳水化合物通过其消化利用的特异性、非淀粉多糖(NSP)酶通过加速肠道中NSP水解影响仔猪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