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四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朱立煌研究员

第四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朱立煌研究员


朱立煌,1943年3月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遗传专业1965-1987年在中国科学科学院遗传研究所历任实研员、助研、和副研究员。1988年起在中国科学科学院遗传研究所(2000年后改名为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任研究员。1995-1999年任遗传研究所副所长。2000-2005年任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1995-2003年任“遗传学报”和“遗传”两刊主编。植物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取得的主要成果是水稻遗传图谱的构建、水稻基因组测序和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鉴定和克隆。“稻瘟病抗病基因Pi-d(t)2的鉴定与克隆”获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的科技成果奖。

获奖项目:稻瘟病抗病基因Pi-d(t)2的鉴定与克隆。稻瘟病是危害水稻生产的严重病害,也是所有农作物的十大真菌病害之首。在水稻的抗稻瘟病育种中,利用抗稻瘟病基因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多年来,利用经典遗传学方法陆续从粳稻、籼稻上鉴别出了几十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但当时已经克隆的只有Pi-b和Pi-ta两个稻瘟病抗性基因,而且这两个抗病基因抗谱较窄,在农业生产上应用价值有限

水稻品种,地谷,是中国南方稻区的重要的稻瘟病抗性资源,我们利用不同稻瘟病菌小种,分别在地谷的第2染色体和第6染色体上鉴定出了两个新的抗稻瘟病基因Pi-d1和Pi-d2。并利用图位克隆的方法克隆了Pi-d2。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其氨基末端含有一个17个氨基酸的胞外的结构域信号肽和的信号识别区,羧基末端为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区,中间为一个疏水的跨膜结构,是一种结构新型的抗病基因。Pi-d2对稻瘟病菌的小种有较广的抗谱,可用于水稻的抗稻瘟病育种。 “Pi-d2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和它们的应用”已获发明专利,并发表研究论文二篇。

已将i-d2基因的分子标记和基因本身提供给国内的水稻育种单位和科研院所。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已将Pi-d2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引入超级杂交稻。同时,中国科学院遗传学研究所也已通过转基因技术将Pi-d2导入杂交稻的恢复系,可用于抗稻瘟病的杂交稻的制种,但在推广应用上受转基因的安全条例的控制,尚不能直接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