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柱,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沅陵县。1981年于湖南农学院黔阳分院农学专业。1981年-1993年在湖南怀化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任研究室副主任、农艺师;1993年-1999年在湖南省株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任副所长、副研究员;1999年-2007年在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任副院长、院长、研究员;2007年至今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种业科学研究院任院长、研究员。任中国作物学会水稻产业分会、湖南省农学会、湖南省作物学会、湖南植物学会、湖南省种子协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2010年任湖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育种岗位专家。致力于杂交水稻育种研究。1993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第二),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第一),获省、部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次(二次排名第一,三次排名第二,一次排名第五);2005年获大北农农业科技一等奖,2010年获袁隆平农业科技奖;1995年以来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等荣誉。
获奖项目:株1S水稻低温敏核不育基因的发现和应用研究。三系杂交稻因受“恢保”关系的制约,资源利用范围和优势利用水平受较大限制,杂交早稻早熟与高产矛盾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两系法杂交稻配组自由,利于选育早熟高产强优势组合,成为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然而,大多数早籼型两用核不育系育性转换起点温度较高,对短期低温敏感,制种安全性较差,成为制约两系杂交早稻育种与产业化的主要障碍因素。
杨远柱从核不育资源和选育方法创新入手,把育性转换起点温度低于23℃的低温钝感型作为关键指标,结合农艺性状综合改良,取得了如下创新成果:一是采用籼粳亚种间杂交创造出优异早籼温敏核不育新资源,通过自创的“自然低温与人工低温双重压力胁迫选择法”定向选择,育成含广亲和粳稻血源的早籼温敏核不育系株1S和陆18S。利用株1S基因源已转育成湘陵628S、潭农S等6个新不育系通过审定。二是首创的“光温敏、温敏核不育水稻繁殖和鉴定装置”获实用新型专利,并制定出湖南省地方标准“水稻两用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方法”,是育性鉴定和核心种子生产的重要技术体系。三是株1S、陆18S亲和谱广、配合力强,已选配出国审早稻组合10个,省审早稻组合46个,其中3个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本项目研究成果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制定地方标准1个,获植物新品种权14项,发表论文70余篇。
该项成果的产业化得到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等部委多次立项支持,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快了核心技术的熟化,促进了成果的广泛应用,据种子管理部门不完全统计,2002-2010年株1S、陆18S系列组合累计种植面积9188.8万亩,累计新增稻谷18.914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30.5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