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童光志研究员

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童光志研究员


童光志,1962年 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1982年于华中农学院兽医专业本科毕业,198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春兽医大学获博士学位。1985-2007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工作,1993年任研究员,1986-1989和1993-1996年曾留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副所长、兽医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担任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兼家畜传染病学分会和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客座教授等。主要动物病毒学与免疫学研究。具体研究方向为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相关病毒病研究。“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相关疫病基因工程疫苗及疫苗与野毒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成果被大北农科技集团授予大北农科技奖(第三届),相关内容并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被科技部聘为973项目“动物重大传染病病原变异与致病的分子机制”首席科学家。

获奖项目:猪病毒性繁殖障碍相关疫病基因工程疫苗及疫苗与野毒鉴别诊断技术的研究。能引起繁殖障碍的疾病很多,仅感染性因素就达到近20种之多,其中危害较大、诊断和控制较难的是病毒引起的繁殖障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流感、细小病毒感染和猪瘟。在这些疾病中,经常出现混合感染,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是伪狂犬病毒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流感病毒等。由于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细小病毒感染、猪流感和猪瘟均会引起繁殖障碍,在临床上很难区分,加之现在各种疫苗广泛使用,在血清学诊断上也无法区分,这给科学有效防制这些疾病带来很大困难。

本项目是以gE/gI双基因缺失的伪狂犬病毒为载体,将其TK基因删除,使其毒力更弱,在缺失TK基因的部位分别插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GP5基因和猪流感病毒HA基因,构建了两个分别表达GP5蛋白(表型特征为gE–gI–TK–LacZ+GP5+)和HA蛋白(表形特征为gE–gI–TK–LacZ+ HA+)的重组伪狂犬病毒活载体疫苗。此外,本项目还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分别克隆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N基因,伪狂犬病毒gE基因,猪流感病毒NP基因和猪乙型脑炎病毒NS1基因,并且在大肠杆菌中均获得了高效表达。利用这些表达的重组蛋白作为抗原建立了一系列琼扩或ELISA诊断试剂盒。这些诊断试剂盒可以区分以上重组基因工程疫苗免疫的猪和野毒自然感染的猪。获得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0篇。研制的表达猪蓝耳病病毒GP5的重组伪狂犬病毒疫苗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并获得农业部临床试验批准。

伪狂犬病毒载体疫苗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病毒性繁殖障碍疫病的预防具有明显的效果,大面积使用后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载体多价疫苗的使用不仅节省劳动力,减少注射次数,减少应激,提高疫苗的使用安全性,对健康养猪有重要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