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杨振玉研究员

第三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杨振玉研究员


杨振玉同志,江西丰城,1951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抗美援朝运动中参干,1957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后,在辽宁省农科院从事粳稻栽培及育种研究。70年代开始研究杂交粳稻,以“籼粳架桥”制恢技术,培育粳恢C57,开创我国杂交粳稻生产利用之先河。1979年受全国科技大会嘉奖。80年代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90年代参加国家863科技项目籼粳杂种优势利用攻关。开展“籼粳架桥”两系籼型核不育系研究,培育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系列组合出世,受到政府、种子企业以及农民的厚爱。我出生的地方在江南农村,东北沈阳是我工作事业成长的地方,从小与农民有深厚的感情,那里的农民多么盼望有一个高产、优质、广适性稻种啊!我虽年迈过八甸,仍喜欢和农民交朋友,从事南方杂交籼稻和北方寒地杂交粳稻的育种。因为我有一个追求、一个梦想,那就是“但愿良种满天下,求得农民尽开颜”。

获奖项目:中籼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 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水稻是全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在我国就有近8亿人口以大米为主食。随着土地面积减少,人口的增加,提高水稻单产是关系着粮食的安全,国计民生的大事。

中籼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广占63S”及其系列组合的选育是在国家863重大科研95攻关项目列项实施的。1991年开始收集原材,1993年设计配制组合,以“籼粳架桥”籼粳可利用杂种优势为思路,选用籼粳中间材料N4225为核不育质源与华南优质早籼广占63杂交,选育偏籼骨干亲本‘N广占63S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利用N4广占63S与东南亚优势生态群亲本配组,育成一系列优良组合丰两优1号,杨两优6号,新两优6号等优良组合,应用于生产,实现了我国长江中下游中籼品种更新换代重任。

生产实践证明,“N广占63S”配制组合高产、优质、多抗与广适应良好结合,表现耐高、低温,抗稻飞虱,后期转色好,不早衰优点,经过2005-2007年晚秋不良气候,稻飞虱危害考验,发展成为我国长江中下游中籼主裁品种。“广占63S”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列遗传基础丰富,衍生多系列“广占型S”改良系,为我国水稻种质创新利用起到重大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广占63S”配制系列组合2001-2009年在苏、皖、鄂、豫、湘、赣、浙、闽、黔、陕等省累计推广应用9045万亩,获经济利益150.6亿元,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