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二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杜昱光研究员

第二届大北农科技奖科技成果奖获奖者——杜昱光研究员


杜昱光,1963年出生于陕西省西安市。1985年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本科毕业,1990年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1985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之后回南京农业大学工作,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然产物与糖工程组课题组长,副研究员,2000年去香港浸会大学化学系和中药研究所高访,2001年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天然产物与糖工程组课题组长,研究员。是国家863计划农业生物技术领域、海洋领域及材料领域项目评审专家,国家“十一五”“863”海洋技术领域及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项目评审专家。从事具有重大理论研究意义及巨大应用背景的糖生物学及寡糖工程学科方面的研究。多次获大连市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进步奖、大连市发明创新奖、大连市优秀发明奖、大连市百项创新成果奖、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教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

获奖项目:新型寡糖生防农药生产技术。传统农业极度依赖化学农肥使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肥造成了环境污染、农药残留、病害耐抗等一系列问题,寻找绿色环保生物农药是种植业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壳寡糖等寡糖类物质被研究证实具有激活植物免疫系统、通过调节植物自身能力实现病虫害抗性的功能,但其制备技术与应用技术尚有不足,本项目针对此不足,重点研究寡糖的绿色制备技术、作用机理以及寡糖农用制剂开发与应用。

采用了特定的酶解反应与膜分离耦合技术调控寡聚糖聚合度组成的新思想,发明了一条成熟、可行、易于放大、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生产壳寡糖的新技术和工艺路线。解决了产物原位分离及产物寡聚糖的聚合度调控等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中试试验,确定了寡聚糖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实现了产业化。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析化学方法,研究寡聚糖及天然产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构效关系,建立多种以糖代谢酶为靶分子的药筛模型;以植物糖生物学研究为基础,揭示寡糖信号在体内的传递过程,探索寡糖对微生物、植物的生长代谢调节及其抗病机理;研究发展寡糖工程新技术,开发寡糖农用制剂;进行寡糖农用制剂使用技术研究并进行大面积推广。将该发明成功地研究开发出寡糖生物农药5个产品,获得农业部农药证书,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收录近80篇;撰写论著5本;申请发明专利80余项,授权30余项。

与大连凯飞化学、海南正业中农高科、大连中科格莱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生产壳寡糖原料及相关生物农药、肥料,产品提供国内20余个省市推广应用,推广面积达5000万亩次,产值数亿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成果在海南、陕西、宁夏等地实现大规模推广应用,除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外,对于新型绿色农业建设模式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被旅游卫视、陕西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