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同明,1937年生,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玉米遗传育种专家。1961年4月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大)农学系并留校任教。1981-1983年在美国伊利诺大学进修,因业绩卓著曾被伊利诺大学7位美国玉米界知名教授签名,授予该校名誉教授称号。回国后,先后担任过遗传教研室主任,植物遗传育种系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研究生"细胞遗传学"学位课的教学和玉米遗传育种研究。曾先后兼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团顾问以及美国杜邦-先锋公司和孟山都公司顾问等职务。1992年被评为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主持了“六五”至“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的高油玉米育种课题、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个国家跨越计划项目和两个与国外合作研究课题。著有《植物细胞遗传学》、《高油玉米》、《玉米遗传与突变性状彩图》等书,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获得中国发明专利2项。
获奖项目:高油玉米种质创新与杂交种培育。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发展优质农产品是提高我国农业效率和农村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玉米——更是如此,这个对我国乃至全世界都非常重要的农作物,在做饲料、工业原料、口粮等等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要让玉米变成粮食和油料兼用作物”宋同明将这个信念坚持了近半个世纪。
高油玉米是现代科技对玉米育种的重大贡献,它把玉米的高产与优质结合起来,既符合我国玉米结构调整的大方向,也符合世界玉米发展的大趋势。从其科技含量之高,遗传增值之多和用途之广来判断,有可能成为21世纪玉米的主要栽培类型。创造众多的具有遗传多样性的高油玉米种质资源是高油玉米育种成功的前提条件。我国在创造独居知识产权高油种质资源的同时,对合法引进材料进行系统改进和发展,因而当前掌握种质资源之多与含油量之高均居世界前列。根据市场需要和终端产品的技术要求,高油玉米的三个发展方向是:多抗稳产生态保护型,常规玉米高油化普及型和加工专用型高油玉米的创新与发展是我国玉米育种领域的一个成功范例。
本项目利用核磁共振等先进技术,育成了北农大高油和亚伊高油两个基础群体,含油量分别达到13.5%和18.0%,居世界先进水平,并具有我国独立知识产权,还把从美国合法引进的两个基础群体,即抗病高油和利得黄马牙高油的含油量从引进时的7.5%左右提高到当前的11.5%,具有我国部分知识产权和合法使用权。这4个基础群体占目前世界含油最高群体的2/3,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掌握高油玉米基础群体最多和含油量最高的国家,因而在进入21世纪时为我国高油玉米育种的世界领先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