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首页> 历届回顾> 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获奖者——王丰研究员

第七届大北农科技奖一等奖获奖者——王丰研究员

 

王丰,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1963年2月出生于江西省安福县。华南农业大学农学博士学位。1988年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工作,2001年晋升为研究员,2008年被聘任为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历任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杂交稻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副所长。广东省遗传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广东省农学会理事;华中农业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致力于杂交水稻遗传与育种研究。最有代表性的领域是两系和三系杂交稻育种研究。曾获大北农科技奖励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农业部丰收计划二等奖1项和省技术推广二等奖1项。获“作出重要贡献的先进个人”;第八届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6年获第八届广东省丁颖科技奖,2006年评为民盟广东省委先进个人;2007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获奖项目:水稻早熟不育系荣丰A的选育与应用。水稻早熟特性对于解决生产上的季节矛盾和提高粮食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长江流域双季稻区早稻不仅生长季节短,而且早期较易遇低温、后期高温逼熟、稻瘟病发生频繁。培育熟期较短、产量较高、株型好、耐肥抗倒、抗病性强、耐高温逼熟不良气候条件的杂交早稻新组合,成为我国南方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对于提高长江流域双季早稻单产潜力和抗病性,保证我国水稻产量持续稳定增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丰研究员通过利用保持系优IB与博B杂交系选,育成优良保持系荣丰B,后利用该保持系与优IA进行回交转育,育成优良新不育系荣丰A。然后,利用新不育系荣丰A测交配组,选育出14个早、中、迟熟组合并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其中,荣优3号(淦鑫203)、荣优2号(淦鑫206)、荣优1506、荣优463和荣优9号等5个组合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和华南北部双季稻区早稻种植应用的早稻中迟熟杂交稻新组合。荣优3号(淦鑫203)于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荣优225、荣优868、荣优7号、荣优淦3号、荣优698、荣优398、荣优368和荣优390等8个组合是适合长江流域双季稻区晚稻和华南北部双季稻区早稻种植的中熟组合;跃丰202则是适合长江流域一季中稻种植的迟熟品种。
   荣丰A获得植物新品种权,利用荣丰A育成14个杂交稻新组合通过省级或国家级品种审定,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篇。早熟不育系荣丰A已组配育成早、中、晚稻组合14个通过国家、省级品种审定,在整个南方稻区均具有很好的成果转化价值。迄今,荣丰A组配的杂交稻大面积推广应用1400多万亩。荣丰A已被国内育种单位广泛应用,迄今已组配育成大批组合进入省级和国家级区试。荣丰优系列组合已推广应用1400多万亩,增产稻谷7亿公斤,增加产值114.7亿元,创造直接经济效益28680万元,应用成效较为突出。